電子塞規作為一種測量工具,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以高精度、高穩定性和便捷的操作方式,為孔類尺寸的準確測量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其核心工作原理是基于電感式傳感器技術。當電子塞規的測量頭與被測孔的內壁接觸時,被測孔徑的尺寸變化會使傳感器產生相應的電信號變化。這種電信號的變化準確地反映了孔徑的實際尺寸與標稱尺寸之間的差異,從而實現了對孔徑尺寸的準確測量。
從結構組成來看,電子塞規一般由測量頭、電子放大器等部分組成。測量頭是直接與被測孔內壁接觸的關鍵部件,其中包含了高精度的傳感器和測量點,其設計和制造精度直接影響到測量的準確性。電子放大器則負責將傳感器產生的微弱電信號進行放大和處理,以便后續的指示裝置能夠清晰地顯示測量結果。
電子塞規的校準方法:
1.選擇校準工具
-選用精度不低于電子塞規的方法測量幾個零件,或者選用尺寸分布至少占被測零件公差70以上的經過精密檢定的環規作為校準基準。
2.清潔處理
-用清潔的布擦去表面的防銹油等雜質,確保測量面清潔。
3.進行校準測量
-將電子塞規與選定的校準基準進行測量對比。按照操作說明,正確將其插入校準基準的孔內或測量相應尺寸,記錄測量數值。
4.調整偏差
-根據與校準基準的測量結果對比,計算出測量偏差。如果偏差超出允許范圍,可通過校準功能或相關調整裝置,對其測量參數進行調整,使其測量結果更接近校準基準的標準值。
5.記錄與標識
-將校準過程中的數據、調整情況等詳細記錄在校準記錄表中,包括校準日期、校準人員、使用的校準基準等信息。在電子塞規上標注校準狀態,如貼上校準合格標簽,注明有效期等。